市長專題 書記專題

縣市區導航:

您現在的位置:荊門生活網 > 民生資訊 > 荊楚文化 >

十番鑼鼓(沙洋民樂)

來源:未知 編輯:荊門生活網 發表時間:2015-11-27 17:20 點擊:

  沙洋十番鑼鼓,民間俗稱“十班家什”,其歷史淵源尚無法考證,目前只能只能追溯到清中期。南北朝時期宗懔的《荊楚歲時記》中,有關于“擊鼓而歌”的描述!对狸栵L土記》記載:“荊湖民俗,歲時會集或禱祠,多擊鼓,令男女踏歌,謂之歌場”。沙洋十番鑼鼓樂班以鼓、鑼、鈸、勾鑼和大小馬鑼等10件樂器組成,如按照十番鑼鼓的樂器組成分類,可謂之“清鑼鼓”。在流變過程中,形成了以清明湖、長湖、五曾沈等區域冠名的三個流派,同時也衍生出加入各形制嗩吶演奏的 “絲竹鑼鼓”。

十番鑼鼓

  沙洋十番鑼鼓以“清鑼鼓”的演奏為代表。馬鑼(俗稱橫馬鑼、花馬鑼)領奏的方式在十番鑼鼓中較為罕見,亦為顯著特征。“點子”作為沙洋十番鑼鼓的主要演奏基礎,在馬鑼上出現的“點子”近30種,代表性曲牌(點子)如“盆中栽花”、“梅花蓋頂”、“烏龍擺尾”等。樂曲演奏過程中,“點子”經民間藝人自由組合,能夠適應各種環境氣氛烘托,營造情景交融的感情色彩,是沙洋十番鑼鼓世代藝人的創造,具有豐富的歷史、文化和科學價值。

  中央音樂學院周青教授在《中國民間音樂概論》的民間器樂一章中曾對十番鑼鼓作出如下解釋:十番鑼鼓原稱“十樣錦”、“十不閑”,明代已開始在江南一帶的無錫、蘇州、宜興等地流傳。依照樂器的配置可分為“清鑼鼓”和“絲竹鑼鼓”。沙洋十番鑼鼓兼容了“清鑼鼓”和“絲竹鑼鼓”,并形成了“清明湖派”、“長湖派”、“五曾沈派”三個流派體系。

  一般在謝神會事、婚喪嫁娶、龍舟賽事、遇年舞龍舞獅乃至生日慶典,都要請鑼鼓樂班烘托氣氛,熱鬧場面,以示慶賀。民間曾有“千班鑼鼓百班燈”的描述,并在清光緒年間制訂的《荊門州志·民俗篇》中作有簡要記載。

    今日頭條

    更多>>

    新聞關注排行榜

    熱門推薦 最新推薦
    荊門生活網 | 生活社區 | 湖北新聞 | 專題 | 荊門車市 | 娛樂休閑 | 寵物之家 | 湖北城市 | 趣聞逸事 | 網站地圖 | RSS訂閱

    站點所有信息均來源于網絡,如有發現信息非法或者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。廣告合作QQ:396460299

    版權為 荊門生活網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-

    公交车挺进朋友人妻的身体|色天使久久综合网天天|欧美乱人伦视频|国产高清在线观看鲁鲁鲁鲁|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