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一人均消費遠低于4年前,國人已經掏出家底了
1、今年五一與疫情之前的2019年五一對比,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,分別增長了19.09%和0.66%;
2、2023年五一的人均旅游費用比4年前還低15.5%,再一次證明居民在盡力消費,但三年口罩嚴重損害了居民消費能力;
3、要確保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增長,以小政府大市場為目標的深化改革至關重要。
三年強制性行程碼、核酸和口罩被取消后的第一個“五一”黃金周,全國文化和旅游市場強勁復蘇。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,2023年4月29到5月3日,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.74億人次,同比增長70.83%,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.56億元,同比增長128.90%。
由于2020年之前,文旅部的國內游統計口徑為旅游接待人數,之后改為包含回家探親的出游人數,所以新口徑比老口徑要大。如果按2019年的可比口徑計算,“五一”5天長假,全國國內旅游接待人數合計為2.322億人,比2022年同期增長79%;旅游收入為1184.47億元, 比2022年同期增長129%。與疫情之前的2019年五一對比,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,分別增長了19.09%和0.66%。
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綜合測算公布的數據,2019年“五一”假日期間,全國國內旅游接待總人數1.95億人次,按可比口徑增長13.7%;實現旅游收入1176.7億元,按可比口徑增長16.1%。
疫情第一年,疫情防控對旅游造成了嚴重打擊。2020年5月1-5日,5天全國共計接待國內游客1.15億人次,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75.6億元。分別比2019年下降了41%和59.6%。
絕大多數媒體,都在驚訝于旅游景點的人滿為患,高速公路的擁堵不堪,認為從旅游的快速恢復看到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。這未免太過于片面和膚淺。三郎認為從五一旅游熱的背后,至少可以總結出三個重要觀點。
第一、中國市場反復給14億人證明一件事,人的自由是經濟發展的基礎
改革開放前30年,計劃經濟體制強制性地約束了中國人的居住自由、就業自由、從事經濟活動的自由。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,就是對我們束縛自由的管制政策做減法,解開束縛個人自由的繩索。中國人的勤勞苦干在獲得自由后得到充分的體現,改革開放的1980-2019年40年,中國的GDP年均增速達到9.44 %,為前30年的GDP年均增速1.97%的4.8倍。
2020年開始,我們以疫情防控的名義,利用紅碼、黃碼和綠碼,以及核酸檢測為手段,再一次束縛了人們的自由,深深損害了經濟的發展。2020-2022年這三年我們累計增加了67.78萬億的流通中的貨幣,增加了92.9萬億的新增社會融資。2022年流通中的貨幣比2019年增長了34.1%,社會融資存量比2019年增長了37%,宏觀杠桿率從2019年的254.7%增加到284.5%。但高速印鈔和高速債務,只帶來年均4.4%的經濟增長。
2022年的五一的旅游接待人數為1.3億人,旅游收入518億元,比2019年減少了33.3%和56%。取消強制性核酸、口罩與行程碼后的第一個五一長假,出游人數和旅游收入就比2019年增加了19%和0.66%。
第二、2023年五一的人均旅游費用比4年前還低15.5%,再一次證明居民在盡力消費,但三年口罩嚴重損害了居民消費能力
我在《居民已經掏老底消費了,超額儲蓄純屬無稽之談》一文中,曾經用詳實的數據和邏輯,批駁了一些網紅經濟學家和媒體,將一季度新增加的9.9萬億居民存款,作為中國居民喜歡存錢不喜歡消費的證據,還有些人幫政府出一些餿主意,說什么要征收利息稅或者降低存款利率,將居民的超額儲蓄從銀行擠入消費。我認為一季度幾乎所有的相關數據,都證明我們的居民在其消費能力范圍內,已經做出了最大的消費努力。央行公布的9.9萬億住戶新增存款,至少有4.17萬億并非來源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貸款。
今年五一的旅游消費,再一次證明了居民已經在掏老底消費了,已經做出了最大的消費努力。
2019年五一,國內游客人均旅游消費為603元。2020-2022年,五一國內游客人均消費在400-450之間,都明顯低于2019年。2023年五一,國內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,都恢復得不錯,超過了2019年的水平。但人均旅游消費僅為510元,比四年前的2019年低了15.4%。
人均旅游收入還沒有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,意味著居民的收入在疫情三年還是受到了較大損害的。取消核酸、行程碼之后的第一個五一,擁有出行自由的中國人,都在盡最大的努力彌補前三年不自由的遺憾。但受到收入水平、消費能力的制約,選擇五一出行的2.74億人,只能夠選擇窮游,居民消費在明顯降級。
第三、要確保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增長,以小政府大市場為目標的深化改革至關重要
最近,有幾個熱點現象吸引了大多數中國人的關注。
一是五一出游火爆。
二是淄博燒烤出圈。一把烤串攪動一座城市。由一群大學生推動、游客自發推介、政府迅速反應、市民主動維護、網絡高度曝光的城市營銷良性閉環,讓淄博燒烤熱度不斷。
三是繼城管對城市商業的粗暴管理與干預之后,城管經驗走向農村,農管大規模開進農村短短幾個月,毀壞農作物、暴力管理的丑陋視頻已經在各大自媒體頻頻出現。
四是對人工智能的干預。ChatGPT大火之后,中國迅速出臺了一定會影響人工智能發展的政策。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起草了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(征求意見稿)》,最近不少海外用戶發現無法使用萬得數據服務。種種跡象顯示,我們正在埋頭建立中文信息孤島。
這4個熱點現象代表了管和放兩個方向的撕扯與分裂。五一全國各地躦動的人頭和出圈的淄博燒烤再一次證明一個真理:政府對人和市場的管控越少,人的消費和企業的生意就越好。
但從城管到農管,中文信息越來越孤島化,又意味著我們有一股強大的力量,希望對中國人和市場施加事無巨細的管控,為自己手中的權力增加含金量。
可以肯定的是,如果我們對人和市場的管控不能減少,五一旅游熱和淄博燒烤熱都只能曇花一現,無法持續。我們要避免經濟翻燒餅,出現反復,必須延續40年前曾經形成共識的小政府、大市場的改革目標,并圍繞這一目標深化改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