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長專題 書記專題

縣市區導航:

您現在的位置:主頁 > 縣市要聞 > 京山縣 >

“一高三新”譜寫京山農業新篇

來源:未知 編輯:荊門生活網 發表時間:2017-10-17 11:32 點擊:

  京山,耕地廣闊,土壤肥沃,歷來作為農業大縣為人們所稱道,更作為發展生態農業的榜樣為人所熟知,“北學遷安,南學京山”就是對京山農業最好的褒獎。但是,勤勞智慧的京山人并不拘泥于老成績、老經驗、老方法,最近幾年,在發展現代農業的道路上他們又想出一些“新玩法”,將“一高三新”農業技術模式推廣到115萬畝以上廣闊的田野中,以農民增收為核心,引進新品種、運用新技術、推廣新模式,一曲現代農業技術譜寫的新樂章已在京山廣袤的田園中激情奏響……

“一高三新”譜寫京山農業新篇

  新品種 因地制宜促發展

  發達的現代化交通為百姓的餐桌增添了許多異地來的“新鮮顏色”,但是如何在本地因地制宜引進優質的農產品品種、提升農產品質量卻成了許多地方面臨的難題。為此我縣農業部門聯合眾多企業、合作社一起進行了廣泛的試驗、研究、示范,探索出了十類高產高效農作物品種,并在全縣進行推廣,主要包括節水抗旱稻示范、“一種兩收”稻生產、高產優質粳稻種植、機械旱直播稻等。

  在永漋鎮,有些水稻產區水源條件差且位于血吸蟲疫區,2016年全鎮推廣旱稻種植6000畝,并因地制宜進行水改旱,發展玉米制種3000畝,引進“航天大豆”種質資源,科學合理調整了當地種植結構,促進農業增產增收。在孫橋鎮,“秈改粳”工程得到最早開展,每畝平均產量在720公斤以上,促進了農民增收、企業增效。在新市鎮,縣農技推廣中心不斷向廣大農民展示新的優質高產品種、推廣成熟的農業科研成果,得到了農民朋友的支持和信賴。

  新技術 藏糧于技提效益

  在積極探索農業新品種的同時,我縣加快了高效利用現代農業新技術的步伐,一大批實用的農業現代化技術對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進行著“革命式”的巨變,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“以機代人”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;秸稈回收高效利用不僅保護環境、飼養畜禽,還能采取秸稈換基質的辦法有效解決水稻集中育秧的難題;稻田綜合種養技術、再生稻生產技術“藏糧于技”,大幅度增加稻田的產出效益。

  近年來,我縣在雁門口、石龍、羅店、錢場等鄉鎮大力推廣再生稻種植技術,8月中上旬收割頭季稻,稻穗金黃,籽粒飽滿,待灌水追肥后促使二季稻再奪高產,這種高效高產的種植技術讓當地老百姓笑得合不攏嘴。如今,再生稻推廣由原來示范推廣的5000畝發展到目前2萬畝以上,必將對我縣種植業結構調整和穩糧提質增效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。

  新模式 念好脫貧致富經

  走進石龍鎮蒲圻村,村里地勢平坦,河流環繞,適合水稻生長。長期以來,村民們只是單一種植水稻,增收比較困難。自村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在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引進“稻蝦共作”模式以來,不僅高產、高效、無污染,而且收益高、見效快,村里的低保戶、貧困戶通過入股或流轉承包耕地的方式參與合作社發展稻蝦養殖,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。

  在石龍鎮湖北金谷農公司,一進門便送來荷葉的陣陣清香,絲毫讓人聯想不到這是一家生豬養殖場,經過多年發展,這里已經變成以生豬養殖為主兼“稻鱉”、“稻蝦”、荷花觀賞于一體的新型農業基地,“豬—沼—荷”的種養模式為企業創造了巨額財富,利用豬糞產生的沼氣也為周圍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。

  在錢場鎮盛昌烏龜原種場,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已推進四年之久,以水田為基礎,水稻種植為核心,在稻田里養殖龜、鱉、魚、蝦等水產品,打造出水產養殖新生產模式的典范。

  “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,現代農業技術是提升農業競爭力的關鍵性力量,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時刻保持革新精神,“一高三新”模式堅持服務主體、突出特色、注重效益,為我縣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動力,為勝利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譜寫出一曲華麗的田園變奏曲。

    荊門生活網 | 生活社區 | 湖北新聞 | 專題 | 荊門車市 | 娛樂休閑 | 寵物之家 | 湖北城市 | 趣聞逸事 | 網站地圖 | RSS訂閱

    站點所有信息均來源于網絡,如有發現信息非法或者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。廣告合作QQ:396460299

    版權為 荊門生活網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-

    公交车挺进朋友人妻的身体|色天使久久综合网天天|欧美乱人伦视频|国产高清在线观看鲁鲁鲁鲁|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